【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体育与军事教学部:以体育人谱新篇、体艺结合出硕果

一、部门简介

体育与军事教学部成立于2016年,经历了体育部(1994---2002)、体育系(2002---2013)、人文社科学院(2013---2016)多个发展历程。

体军部现有本科、硕士两个办学层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2002年开始招生,是我校唯一师范专业,具备免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证资格。在2018年的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体育教育专业排名全省第四名;2019年,体育教育专业被批准为江西省一流建设专业;2022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体育教育专业评为四星级专业(在全省23个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有2个五星级和4个四星级专业)。

研究生办学方面,体育艺术与审美(二级交叉学科硕士点)研究生2015年开始招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20年开始招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2023年高票通过教育部专项核验。截止到 2024 年 6 月,体育教育本科在校生 748人,体育硕士在校生 84人。

体军部还承担全校《体育与健康》公共基础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和竞赛、大学生体质测试、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等学校体育和军事基础课教育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常设办公地,在学校人才培养、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有专任教师总数为 4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 51.7%,硕博比为 79.1%,硕士生导师 13 人。教师队伍中有江西省教学名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级教学名师;聘请了吴静钰、程丹彤等奥运冠军、亚洲冠军、国内知名专家以及多名中学省级体育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担任客座教授、外聘教师。

体军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以及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获江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省体育人文社科特等奖1项以及二、三等奖多项,获江西省体育科技成果二、三等奖3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论著和教材10余部;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多媒体课件一、二等奖10余项,江西省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前三等奖多项,获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以及各类课程建设、教改项目10余项。

办学条件良好,拥有 400 米标准田径场 3 个、综合体育馆 1 和简易体育馆各1个、游泳馆和游泳池各 1 个、体能训练房 1 个、各类操舞房4个以及室外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运动场地近 40 片,运动场总面积 105006.2 平米;建有包括运动解剖实验室、机能测评实验室、康复保健实验室和体育心理实验室在内的运动与健康实验中心以及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拥有各类体育类、教育类纸质图书资料61221册和电子图书633447 册、5898288 种,共有文献资源网络数据库28个;建有各类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就业基地 19 个。

二、培养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以体育人”,切实发挥体育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行“体艺结合”,践行“五育并举”,依托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优势,将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践行“五育并举”,提高育人效果。

三、课堂教学

遵循OBE理念,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从学生发展、学生成长等基本要求出发,落实持续改进的理念,注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过程性教学评价。

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努力加强线上-线下课程建设、虚拟仿真课程项目建设。


注重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在掌握必要的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健身锻炼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技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2-3项体育锻炼技能,养成终身锻炼意识和习惯。

四、实践教学

构建“知识为先,能力主导”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一专多能”的理念,使学生具备多项体育技能,一项体育专长,每学年还开展基本运动能力测试、体质健康测试,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采用实习、见习、研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体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定期邀请专门认证机构到我校进行体育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认定考核,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今后胜任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足协E级和D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定期在我校举办

游泳教练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在我校定期举办

五、思政育人

坚持“思想引领、教师导育、文化浸润、方法创新、实践淬炼”的育人工作体系,落实好“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夯实思政育人根基,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弘扬优秀师德文化,深入挖掘老一辈教师为人、为师、为学的感人事迹,加强身边典型选树,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努力形成敬业爱生的浓厚氛围,通过邀请奥运冠军吴静钰作题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讲座,讲述自身奥运成长之路等经历,激发了师生报效国家的热情与担当。

二是激活思政育人动能,体军部不断强化实践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教育实习等活动中,多措并举推动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如2022年的江西省运动会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参加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城联动、百首原创、百万同跳大型排舞展演”活动等。

三是彰显思政育人成效,采取“党支部书记-教研室-辅导员-学生朋辈”四维联动的集备模式,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23版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实现体育教育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融入各课程的教育全过程。

六、育人成效

(一)学校体育工作和国防教育成绩斐然

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分别为97.88%、98.07%和97.15%,名列全省前列;近五年,学生获全国健身操舞和中国大学生啦啦操、体育舞蹈、瑜伽锦标赛前三名近30项,省运会金银铜牌40余块,以及其它各类省级体育竞赛名次近项。学校先后获得2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先进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全国健康学校”称号和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出硕果

1.招生就业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特别是近五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录取线不断攀升,2023 年的录取线已经接近90分,从2002年开始处于省内末端到如今的位居江西各高校上游,每年的报到率基本都为 100%。学生就业效果优良,近五年平均就业率维持在 90%以上,一直名列学校和全省前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优良,名列学校中上游,毕业生在所在单位有较好发展,成为行业佼佼者,许多毕业生已经在各大中小学成为教学骨干,或成为社会体育行业的精英,如05体育教育学生严卓明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健体比赛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07体育教育学生张泽平执裁杭州亚运会。

2.师德师风建设效果优良,学生政治思想品德优良

2023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龚城志、2024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谢志龙两位同学勇敢捐献造血干细胞,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希望。由于学校毕业典礼正逢谢志龙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2024年7月,学校为谢志龙进行一个人的学位颁发仪式。谢志龙的事迹得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3.体育竞赛和学科竞赛成绩突出

近五年,学生获得全国健身操舞和中国大学生啦啦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田径等各类体育竞赛一二三等奖近20项以及其它名次多项,获得省级各类比赛名次200余项,获得非其它学科竞赛奖项近20项。